中國從2024年發行並實施制止入口24種固體廢棄物(簡稱禁廢令),因為廢紙也在制止入口名單中,但入口的回收廢紙又是工業用紙極主要的原料起源,因此禁廢令的最終目的雖是把中國口中所謂的「洋廢物」徹底阻絕在外,惟為了減少對工紙行業的打擊,因此訂下2024年底零入口量的時程;在此之前,仍會核發入口廢紙的配額給各工紙廠,配額大小不盡雷同,重要按照各廠前一個年度所採用的入口回收廢紙總量做為尺度,再依照折數核發配額並依比例遞減。對於早就布局中國的臺灣工紙廠榮成(19)、永豐餘(1907)與正隆(1904)而言,毫無問題,這是相當大的利空,從簡樸供需法令就不難懂得,當入口廢紙量減少、甚至歸零,具替換性的中國內地廢紙價錢天然水漲船高。榮成指出,本地廢紙原先正常水準大概每公噸在1,10角子老虎機777設定0~1,200人民幣,2024年在禁廢令推波助瀾下,最高曾飆到每公噸3,000人民幣以上,都比廢鐵還要貴,與入口廢紙的價差每噸更是拉到1,000人民幣以上;目前也還有700~1,000人民幣的差距。
中國布局愈廣、工紙純度愈高,受傷水平愈重
禁廢令對在中國都有布局的三大工紙廠固然都是利空,但也由於工業用紙佔營收比重各有差異,因此災情水平也有所差異,甚至有業者還不測因禍得福。而要論受害最深的,不難想像,天然是工業用紙純度愈高或是在中國市佔愈高的業者;不利的是,三大臺廠中,就只有榮成用心在工紙領域,而且在中國市佔排名第四,前三大均為中國本土業者(見下圖,榮成法說)。榮成差別在1999年與2024年了結生涯用紙與文化用紙事業後,百分百深耕工業用紙事業。
營收80來自中國的榮成,2024年合併營收不減反增、年增12;不過在贏利體現上,的確受到老虎機投注最大重創:毛利率大減67個百分點創7年低、營業益處更直接腰斬,加上業外有匯兌虧本及利息支出大增等不幸因素,EPS從2024年的35元急縮至僅082元(見下圖,榮成法說,EPS以外之金額單元為百萬臺幣)。榮成表明,量實在都有販售出去,不過本錢提升造成毛利衰退。2024年除禁廢令,中美貿易戰的陰礙從2024年第四季開端伸張,2024年前10月營收年減11,前三季毛利率128、年減13個百分點,重要反映入口廢紙配額遞減;前三季EPS僅001元。
合作政策轉國廢,榮成入口配額反最低
攸關本錢組織的入口廢紙配額,相較前三大本土工紙廠所牟取的數目,排名第四的榮成倒是大廠中配額起碼的,無法在公正的藏身點上競爭。談到入口廢紙量的分發,對榮成而言,有種正法勤學生的感到。榮成表明,早期也採用較高比例的國外廢紙,但近5年來積極合作中國環保政策,多用本地廢紙、不常用入口廢紙,每天收購的本土廢紙量最多,每年上繳稅收近3億人民幣;尤其榮成自發性逐年減量採用入口廢紙,採用佔比已從2024年的60減至2024年的3成、2024年更降到20以下,而同業則還高達6、7成。榮成表明,相較入口廢紙,中國廢紙品質較差、需調換工藝流程,但當初仍消費很多時間及心力調換;沒想到入口配額以禁廢令出臺時,各廠採用入口廢紙比重做為折扣基準時間點,剛好在榮成入口廢紙採用比重最低的時候。榮成目前在兩岸共4座造紙廠(見下圖,榮成法說),年產能差別為二林廠65萬噸、無錫與平湖各90萬噸、最新的湖北榮成則有105萬噸。2024年無錫與平湖共贏得33萬噸入口廢紙,不光只佔兩廠年產能總和不到2成,湖北更徹底拿不到配額;2024年更僅無錫拿到,依榮成上半年贏得的約角子老虎機遊戲規則64萬噸入口配額推估,全年恐不到10萬噸。
轉投控多元投資,永豐餘工紙佔比低於3成
相較於榮成入口配額愈拿愈少,永豐餘更是在禁廢令實施入口廢紙總量管束後,徹底沒有拿到任何配額,重要由於大陸揚州廠2024年7月排放廢水遭到開罰,必需耽擱1年才幹再申請廢紙入口允許;結局懲處滿1年後,永豐餘仍未牟取入口配額,再比較2024年全年總共入口的1,800萬噸廢紙中,光中國前三大廠就瓜分掉6成,對永豐餘也好、榮成也罷,不難懂得遊戲條例仍然偏厚本地廠商。永豐餘揚州廠除部門採用原生原料,仍須採用高價的中國廢紙,看似比榮成更辛苦,但實質上受到的打擊卻較小。
一方面,永豐餘表明,當初揚州廠即是以供給集團在中國的12個紙器廠內用為主,加上揚州廠年產能86萬噸,比前三大陸廠小得多、產物組合卻更具彈性;只是預期2024年營運仍然辛苦,並將盡一切勤奮奪取入口配額。另一方面,已於2024年轉型投控的永豐餘,工紙紙器僅佔營收46、遠較其他兩大工紙廠低(見上圖,永豐餘法說),縱然2024年揚州廠大虧10億元、連累工紙紙器當年度營業益處年減逾3成剩89億元(見下圖,永豐餘法說),但在散開轉投資效益下,全年EPS 087元、較2024年7元的下滑幅度相對有撐。甚至2024年前三季EPS為111元,優於2024年同期的081元。
本錢考量捨中就越,正隆反受惠禁廢令
而在三大臺資工紙廠中,正隆可謂「因禍得福」。就在中國祭出禁廢令之前,正隆將上海中隆廠處罰掉,這也等於正式退出在中國的工紙生產,只留9個紙器廠(見下圖,正隆法說),也少了工紙生產原料價錢暴增的逆境。但是正隆表明,會將中國造紙廠賣掉,徹底非關禁廢令。上海中隆廠位於浦東,因為地處城市要點區,基於空汙考量,遭本地主管機關要求不要再燒煤炭、應改用自然氣,正隆覺得轉換能源種類本錢太高,加上中隆廠地盤面積大卻無法贏得擴建批准。
其時已有兩個紙器廠的越南正緩慢步上軌道,衡量若在中國與越南均投入大筆資本也會是危害;剛好上海中隆廠有合適買家顯露,於是決擇處罰掉在中國的造紙廠,轉向越南進行高下游整合,不光投資第三個紙器廠,並設立造紙廠、共分五期投入。越南造紙廠第一期年產能30萬噸已投產,正隆表明,待二、三期均辦妥後,預測5年內可達百萬噸年產能目的。也由於2024年多了業外處罰益處,全年EPS達338元,因此若扣除業外一次性對每股所挹注的171元,本業部份約167元、優於2024年的129元。本年前三季EPS 138元雖遠低於上年同期的306元,但扣除171元後,就本業對照,略勝上年同期的135元;正隆更表明,以本業角度,本年全年優於上年、來歲又會比本年好。工紙與紙器佔營收也高達85的正隆,何必在本業體現與其他兩大工紙廠有如此大的分別?除了大陸免除必要採用高價大陸廢紙當生產原料的逆境,正隆的非陸產能,也施展出口到大陸賺價差的性能。
中國工紙本錢高,非中國產能成要害
正隆的越南造紙廠才剛投產、自是無法出口,但身為臺灣最大工紙廠的正隆,臺灣4個造紙廠年產能共達168萬噸(見上圖,正隆法說),除了知足內銷所需,更把生產的工紙外銷到中國賺取更佳利潤。而在臺灣二林廠有65萬噸產能的榮成也表明,生產的工紙也有部門銷往中國;只是持久之計,非中國產能的提升才是正途,這也反應在中國本土大型工紙廠紛飛向前馬來西亞或越南等國家設廠;但是有別於中國廠抉擇東南亞,榮成則決擇回流臺灣。響應執政機構勉勵臺商回流,榮成預測投資70億元,透過造紙機的汰舊換新及升級改建,在2024年底前將臺灣工紙年產能從65萬公噸推升至85萬公噸。榮成指出,涵蓋客戶南六(6504)在內,跟著通過回臺投資的廠商家數愈來愈多,所提升的工紙需要,對榮成而言未嘗不是另一波商機。但榮成對中國市場仍然看好,永豐餘同樣以為中國揚州廠能施展產能調度性能、有存在的戰略身份。而若2024年底中國入口廢紙配額真的歸零,兩家臺資工紙大廠異口同聲表明,大家都在雷同前提下競爭,反而對臺廠而言較為公正。
2025-09-02